|
| 市醫保局:運用績效管理助推醫療救助惠民生 |
| 2022/6/28 10:56:08 來源:市醫保局 打印本頁 |
|
|
醫療救助專項資金的使用,直接關系到困難群眾看病就醫。近年來,市醫保局不斷強化績效管理工作,形成了“考評——整改——提升”良性循環,加強績效成果運用,發揮績效引導作用,有力促進了專項資金使用效率的提升。2021年,全市共全額資助34.25萬名困難人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資助金額達10274萬元,醫療救助資金共救助43.37萬人次享受門診與住院醫療救助待遇,救助金額達18404萬元,較以往年度有所提升,進一步減輕困難群眾醫療負擔,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狀況發生。
一是針對績效評價提出的“醫療費用自付比例偏高”問題,調整待遇政策,加大惠民力度。建立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網,統籌使用居民醫;鸷歪t療救助補助資金,發揮三重制度梯次減負功能,努力提高困難群眾醫療保障水平。將困難群體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起付線由15000元降至7500元,各費用段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并取消封頂線,加大大病保險傾斜支付力度,提升醫療救助托底保障能力。
二是針對績效評價提出的“醫療救助人員信息更新不及時”問題,對困難群眾身份采取動態管理,實現困難人員參加醫療保險應保盡保。為實現困難群眾應保盡保,市醫保部門會同市人社、財政、民政、扶貧辦、總工會等部門,按照部門職責協同做好全市各類困難群體的參保登記工作,建立數據信息交換機制,加強動態管理。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醫療救助工作的通知》,將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等人群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對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開展信息核對和專項排查,實現了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全覆蓋。
三是針對績效評價提出的“醫療救助結算系統不科學”問題,優化業務辦理流程完善“一站式”結算。通過調查了解醫療救助對象需求,更好地推動解決困難群眾看病難、就醫難問題。過去的醫療救助方式大都是先住院、后救助,救助對象必須先自掏腰包繳納費用,康復離院后再申請醫療救助金,增加了貧困人群的經濟負擔。近年來,我市加快醫保信息化建設,實現“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救助對象看病就醫時,個人只繳納自付費用,醫療救助的費用自動扣除報銷,免去困難群眾墊付費用的環節,為群眾提供了方便,極大提高了醫療救助資金使用效率。
四是針對績效評價滿意度調查中反映的“部分困難群眾對醫療救助政策不清楚、不了解”問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政策知曉率。市醫保局通過集中宣傳、“連云港發布”APP、電子屏幕滾動播放、發放簡明政策宣傳折頁、醫保經辦機構和醫療機構設置專門窗口等方式,多渠道、多維度、不間斷宣傳困難群眾參保就醫政策,提升參保人員政策知曉率。
五是針對績效評價提出的“社會力量參與不足”問題,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我市醫療救助主要資金來源為一般公共預算渠道資金,政府與社會互動救助的整體合力尚未形成。在醫療救助資金籌集方面,政府扮演著主要角色,社會各方力量則是補充力量。針對上述情況,一方面,市醫保局將不斷加大醫療救助基金籌集的宣傳力度,讓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醫療救助基金的籌集工作中,保障困難群眾看病就醫,提高困難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另一方面,加強“連惠!钡壬鐣kU的引導,在參保條件設計上,支持有既往病史人員參保,在賠付條款上,支持使用醫保外藥品報銷等政策。
(連云港市醫療保障局 徐穎慧)
|
|
站內鏈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