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司法局“績效引領+精準指引”促進仲裁業務發展 |
2025/7/21 17:32:39 來源:市司法局 打印本頁 |
|
|
市司法局堅持績效引領、質效并重,聚焦金融服務、知識產權、涉外糾紛等仲裁重點領域,通過流程再造、強化協同和評價機制優化,為促進仲裁業務發展提供精準指引。
一是聚焦金融服務領域,以流程再造優化糾紛分流機制
抓實績效評價反饋問題溯源,通過分析“仲裁條款約定率”、“跨區域仲裁協議采納率”等低效考核數據,發現金融機構格式合同存在條款缺失、約定模糊等結構性問題。成立績效專班對近三年約170份金融仲裁合同進行文本梳理,鎖定12處仲裁條款設計缺陷。強化績效評價轉化應用,設定“仲裁條款+調解前置+快速裁決”三階績效模型,將爭議解決拆解為三個關鍵階段,設定相互關聯的績效指標,再造流程提升仲裁整體解紛效率,通過一階段控制引流、二階段調解減量、三階段速裁提效的方式,形成遞進式優化閉環。推動金融機構在《金融借款合同示范文本》中試點增設標準化仲裁條款并跟蹤合同簽訂后的糾紛分流效果,解決行業合同中仲裁條款約定率低,糾紛訴訟率偏高問題。去年以來,試點機構仲裁案件受理量147件,同比提升25%,金融糾紛案件平均處理周期縮短至45天,降低訴訟程序平均耗時30%,金融機構滿意度達92%。
二是深耕知識產權領域,以績效杠桿強化協同解紛效能
嘗試建立多維知識產權糾紛績效評價數據模型,構建“調解成功率=專業技術判斷×調解方案適配度×當事人信任度”的績效公式,通過分析失敗案例,調整各要素績效考核權重,以績效為杠桿促進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核心要素緊密聯系、強化協作,形成有機互補的協同工作格局,依托知識產權仲裁調解中心等平臺,積極引導非訴訟方式處理知識產權糾紛,使用多維績效評價數模以來,完成知識產權糾紛調解95件,知產案件平均調解周期從90天壓縮至70天,證據交換環節時效提升40%,調解成功率提升至32%,其中技術類糾紛調解成功率提高18個百分點。
三是拓展涉外糾紛領域,以績效矩陣驅動服務模式升級
針對涉外案件“跨國送達難”等問題,使用數據穿透分析法,運用“法律服務滿意度-響應速度-專業度”三維績效矩陣,識別出涉外糾紛最關注的時差庭審、多語種文書、跨境執行3項核心需求。利用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遠程聽證系統設立“智慧仲裁廳”,并基于“遠程庭審使用率”指標建立的改進公式:(當期使用率-基線值)×糾偏系數=版本迭代優先級,推動系統完成2次升級,實現87個國家地區無縫接入。補充30余名涉外專家加入法律服務團,彌補東南亞地區涉外專家較少的領域覆蓋缺口,為外貿企業提供合同審查、法律咨詢等公益服務200余次,推動涉外仲裁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縮短至68天,延誤占比下降24%,2024年涉外糾紛受案量同比增長3%,受案量及標的額均創新高。
|
|
站內鏈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