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模風采】強化共產黨初心使命 凝聚新時期奮進力量 |
2021/9/16 16:37:27 來源:市級機關工會 市委辦公室 朱珠 打印本頁 |
|
|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用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九個必須”揭示了過去我們黨為什么能夠成功的道理、指明了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現實路徑,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的綱領性文獻,是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的歷史教科書,是一篇彰顯中國共產黨人愛國愛民情懷的光輝文獻。我們要不斷學習、思考、實踐、感悟,在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上下功夫,深入理解和把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自覺用來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一、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100年前,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帶領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走向強盛、一個沉淪的民族走向復興。一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人提供了洞察世界、開啟未來的一把鑰匙,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其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檢驗,其人民性和實踐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貫徹,其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彰顯。二是人類思想史上巍然矗立的思想高峰。中國共產黨人沒有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機械的教條,而是堅持將其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每一個歷史抉擇的關頭,都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的指導、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三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悠悠中華,燦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賦予了我們黨心系蒼生、天下為公的博大胸襟,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寶貴品格。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遵循民族之本,書寫出帶有深刻民族文化基因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版本,才讓真理之光更為璀璨、生生不息。
二、深刻理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
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歷史充分證明,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新時期我們更要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把黨和人民事業長長久久推進下去。一是堅持“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以史鑒今,我們深刻領悟到人民是黨的力量源泉,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人民立場,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為民擔當,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三是堅持追求“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精神境界!拔覍o我,不負人民”,這是總書記鏗鏘有力的宣言,也應該成為每一個黨員干部的應有回答。身處勇毅奮斗的時代,只有扎根于心、扎根于行,知明行篤、一往無前,我們才有無窮無盡的力量,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三、深刻理解人民至上,在辦實事、開新局上持續發力
黨的百年歷史,就是共產黨人真抓實干、務實為民的歷史。進入新時代,全省上下肩負著“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能為群眾辦一件實事,就能暖一片人心,我們就多一分力量。作為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具體執行者、落實者以及服務人民群眾的排頭兵、“身邊人”,更應該在學習“七一”重要講話中體悟人民力量,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繼承發揚我們黨理論聯系實際、緊密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優良作風”,大力弘揚“崇德向善、堅韌奮斗、務實創新、勇立潮頭”的新時代“連云港精神”,把人民安危冷暖始終“置頂”。必須把學習教育的激情熱情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動力,按照市委辦公室“工作零差錯、服務零距離,落實當先鋒、創優當表率”的要求,始終把“細致、精致、極致”標準貫徹到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由群眾來評價初心忘沒忘,由實踐來檢驗使命牢不牢,由足跡不斷拉近與群眾的距離,用事實說話,在順應群眾期盼、增進民生福祉的生動實踐中不斷追求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
|
|
站內鏈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