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破難題 暖人心:市殘聯“四聯四促”書寫殘疾人 服務新篇章 |
| 2025/11/7 18:12:50 來源:市殘聯 打印本頁 |
|
|
今年以來,市殘聯錨定殘疾人“急難愁盼”問題,以“四聯四促”共建機制為核心抓手,主動與新孔社區深度對接,針對不同殘疾群體需求分層分類施策,開展系列專項服務活動,累計覆蓋殘疾人600余人次。這些精準務實的舉措,不僅有效破解了殘疾人生活中的實際難題,更讓他們深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關懷,顯著提升了生活質量與社會參與度,為共建共享幸福家園注入了強勁動力。
一、精準康復“送上門”,筑牢健康保障防線
為破解殘疾人康復難、就醫不便等問題,市殘聯充分發揮資源統籌優勢,聯合新孔社區精準對接醫院康復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由康復醫師、護理人員、健康管理師構成的專業化康復服務團隊,以“精準康復、上門服務”為核心,為殘疾人提供全周期健康保障。
針對殘疾人普遍關注的康復技能與慢性病管理需求,邀請康復科醫生、慢性病管理專家開展專題講座2場。講座采用“理論講解+案例演示+現場答疑”的模式,圍繞肢體功能障礙康復訓練、高血壓與糖尿病日常護理等核心內容,手把手指導殘疾人及家屬掌握關節活動訓練、血糖監測操作等實用技能,現場發放康復指導手冊110余份,覆蓋230余名殘疾人及家屬,讓科學康復知識真正走進家庭、融入日常。
考慮到重度殘疾人行動不便的實際情況,市殘聯還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開展“上門健康服務”3輪,為12名重度殘疾人逐一測量血壓、血糖,詳細記錄健康數據并建立專屬健康檔案。醫護人員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量身定制飲食調整方案、用藥提醒清單,將專業健康服務送到殘疾人身邊,用貼心舉措筑牢健康防線。
二、文化活動“暖人心”,搭建社交融合橋梁
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殘疾人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市殘聯緊扣“融入社區、快樂共享”目標,結合“四聯四促”共建要求,精心設計適配性強、參與度高的文化娛樂活動,打破殘疾人社交壁壘,讓他們在歡聲笑語中感受社區溫暖。
市殘聯聯合新孔社區開展趣味運動會2次。為適配殘疾人身體條件差異,活動專門設置定點投籃、套圈、低強度接力游戲等簡易項目,并安排6名社區志愿者全程提供幫扶,37名殘疾人積極參與其中,在運動競技中收獲快樂與友誼,現場發放的生活用品、康復輔助工具等獎品,更讓大家感受到滿滿的獲得感。
重要節點精心策劃主題活動:5月“全國助殘日”期間,市殘聯聯合社區舉辦文藝匯演,通過社區微信群宣傳、入戶邀請等方式動員殘疾人參與,演出后組織“鄰里茶話會”,讓殘疾人與社區居民圍坐交流,拉近彼此距離;8月開展“清涼一夏關愛殘疾”慰問活動,送出60份包含清涼飲品、防曬用品的清涼大禮包,為殘疾人送去夏日清涼;9月“雙節”之際,組織“慶國慶、迎中秋”文藝匯演暨中秋慰問活動,精彩的歌舞表演與香甜的月餅相伴,讓殘疾人在溫馨氛圍中度過佳節。持續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讓殘疾人的幸福感不斷升溫。
三、心理疏導“解心憂”,點亮生活希望之光
殘疾人因身體條件、生活環境等因素,往往更容易面臨心理壓力與情緒困擾。市殘聯聚焦這一需求,依托“四聯四促”共建資源,構建“固定駐點+主題沙龍”雙重心理服務模式,為殘疾人提供專業心理支持,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生活態度。
自3月起,市殘聯聯合新孔社區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立專門心理咨詢室,邀請持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質的專業人員定期駐點,為殘疾人提供一對一心理疏導服務。截至目前,已累計服務90名殘疾人,咨詢師通過耐心傾聽、專業引導,幫助殘疾人緩解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解開心理“疙瘩”,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與勇氣。
針對殘疾人常見的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困難等問題,市殘聯還聯合開展心理健康沙龍2場,分別以“情緒管理小技巧”“如何建立良好人際溝通”為主題,采用“專家講座+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的形式,讓殘疾人在互動交流中學習緩解壓力的方法、掌握人際溝通的技巧。30余名殘疾人參與其中,在輕松的氛圍中敞開心扉、互相鼓勵,心理服務的“陽光”照亮了他們的生活之路。
四、共建成效顯擔當,續寫助殘服務新篇章
從精準康復到文化關懷,從心理疏導到權益保障,市殘聯以“四聯四促”共建機制為紐帶,與新孔社區緊密協作,將共建實效轉化為服務殘疾人的具體行動。如今,轄區殘疾人的幸福感、歸屬感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殘疾人主動走出家門、融入社區,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文化活動等社會事務,展現出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
下一步,市殘聯將繼續深化“四聯四促”共建工作,聚焦殘疾人康復、就業、文化等多樣化需求,持續推動康復服務更精準、文化活動更豐富、心理支持更有力,用心用情用力為殘疾人辦實事、解難題,攜手社區、醫院、社會組織等更多社會力量,共同繪就殘疾人幸福生活的美好新圖景。
|
|
站內鏈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