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社局:聚焦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靶向破解群眾現實難題 |
2025/10/13 9:15:14 來源:市人社局 打印本頁 |
|
|
市人社局始終將作風建設作為事業發展的生命線,激勵全體干部職工筑牢為民服務宗旨意識,堅持干字當頭、矢志爭先創優,全力做到“三抓三建成”,以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實績彰顯作風建設成效。全省首家聯合五部門出臺《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公共服務和權益保障十項舉措》,推進用工指導、技能培訓、勞動保護、矛盾調解等工作落實落地,不斷增強新業態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精準”抓“培訓”,建成技能水平“升級點”
打造“匠心向黨·筑福民生”新就業群體技能培訓書記項目,將職業技能培訓作為服務新業態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黨建引領凝聚服務,以扎實的工作作風精準施策,助力賦能新業態群體職業發展,不斷增強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一是擴充培訓補貼目錄。出臺“匠心筑夢·技耀港城”職業技能培訓三年行動方案,將快遞員、無人機駕駛員等多個新就業形態相關職業(工種)納入政府補貼性培訓目錄。二是鼓勵差異化培訓。鼓勵各縣區結合自身優勢特點,支持培訓機構開展差異化培訓項目,如東海穿戴甲制作、贛榆煎餅制作等,并將家政服務、養老護理、無人機駕駛等新就業形態職業(工種)納入連云港技能狀元大賽賽項,提高從業人員職業技能水平和自豪感。
二、“靠前”抓“規范”,建成用工求職“連心橋”
針對新業態用工形式靈活、管理方式多樣的特性,將服務優化作為作風建設的重要突破口,從“坐等需求”變為“主動服務”,有效提升了服務的精準性和便利性,為新業態用工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延伸就業服務。積極打造省級規范化零工市場,上線“港城快工”數智零工市場平臺,累計注冊用戶達1萬人、零工3200人,發布訂單5000個,讓新業態勞動者和用工方實現了高效對接。新建8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每月發布活動月歷,開展求職招聘、政策宣傳等活動,構建起“15分鐘就業服務圈”,主動將就業服務延伸到群眾身邊,切實解決了新業態勞動者求職難、用工方招工難的問題。二是加強普法指導。組織黨員干部走出機關、沉到一線,開展送法“進企業、進商(協)會”活動,為20余家快遞物流企業舉辦“用工管理風險防范大講堂”,提供用工法治“自檢+體檢”服務。通過集體協商和權益維護懇談會,宣傳最低工資標準、勞動安全保護等政策,幫助企業規范用工流程。
三、“嚴實”抓“責任”,建成權益保障“安全屋”
以“嚴細實”的作風抓機制完善,聚焦關鍵環節,實打實細化保障流程、健全聯動機制,以“敢擔當”的姿態促舉措落地,不回避權益維護中的復雜問題,通過一件件具體的務實行動,切實把新業態勞動者的權益護牢守好。一是筑牢職業傷害防線。擴大職業傷害保障試點范圍,開通“職業傷害保障綠色通道”,累計受理確認職業傷害561起,組織勞動能力鑒定261人次,支付保費1698萬元,為遭遇職業傷害的勞動者提供了及時救助。實施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工傷預防培訓行動,開發上線“云培訓”平臺,學員可通過手機端APP,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線上培訓,累計培訓6062人次。二是暢通矛盾調處渠道。印發《關于設立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中心的通知》,在全市勞動人事爭議聯合調處中心設立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中心8家,建成農民工工資糾紛速裁庭8個。暢通“互聯網+調解”“微信+調解”矛盾調處渠道,在物流企業建立“老劉調解室”聯動調解點10個,圍繞公平就業、勞動報酬、休息休假、職業傷害等方面,市縣(區)聯動開展新就業群體權益維護專項行動,并督促企業落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責任,加強對拖欠勞動報酬、違法超時加班等突出問題整治。
下一步,市人社局將始終秉持主動服務的熱忱、精準施策的智慧、勇于擔當的干勁,全力破解新業態發展中的用工瓶頸,為新業態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社助力。
|
|
站內鏈接: |
|
|
|
|